經驗雜談

  王绵之 国医大师(1923-2009)

  国医大师王绵之家学渊源,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局限于内科疾病,在儿科疾病方面,其造诣也颇深。上世纪50年代,王绵之将其祖传治疗小儿咳喘发热、消化不良的秘方,亲自敬献给国家,命名为王氏保赤丸。其独特的配方、精妙的制剂工艺、确切的临床疗效,至今享誉海内外。因此,要全面学习和继承王绵之经验,儿科是其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01

  

陈慎吾老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

作者/伍楚雄

 

陈老精通中医内小儿各科尤以中医内科为最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但具体到治疗时不论外感伤寒或内伤杂病多从肝胆论治本着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的理论喜用小柴胡汤原方加味或小柴胡汤与其他方结合

 

一、原方不动随方加味

 

陈老说:“病常不同

作者简介:黄煌,1954年生于江苏江阴。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加入农工民主党,历任第十二、 十三、十四、十五届农工党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第十、十一、十二届农工党南京市委主委,第十三、十四届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十、十一届江苏省政协常委。现为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1973.07--1979.09 江苏省江阴县中医院学徒、中医师;1979.09--1982.07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82.07--1986.09 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教师;1986.09--1989.10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1989.10--1990.11 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990.11--1995.01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1995.01--1996.07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1996.07--1997.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学平

•周仲瑛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分析,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融多元辨证为一体,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能够活化辨证,执简驭繁。

•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性、病位、病势,并由此构成辨证诊断的“病机证素”。病机辨证的应用要把握病机的层次性,明晰病机复合、兼夹的复杂性,区别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病机辨证以疾病病机为主体制定辨治方案,其内容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列有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临证备要诸项。

 

【构建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是临床的需求】

As time passed by,lots of people affected by the virus,whch has been spreading all over the world for about more than 3 months.

In China ,the virus, Covid-19 was first found spreading from person to person.And the city Wuhan was locked down since 24/01/2020.Doctors from all the other provinces came to this city,fighting the deases caused by the Covid-19.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 was controled around 3200. And the situation is steady for now.

\We all know they control the spread by locking

作者:沈仲理。一校/勤莉
 
痛证有冷痛、灼热痛、隐痛、胀痛、刺痛、阵痛、抽痛(掣痛)、坠痛、吊痛(牵引痛)、剧痛(绞痛)、㽲痛(绵绵作痛)以及小腹痛、少腹痛、时痛时止等轻重缓急不同性质的疼痛。

所不同者,“妇人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喜条达,主疏泄气机。肝气郁结易滞,不通则痛;或因血瘀阻络,瘀阻胞宫、胞脉而作痛。痛证的病因,一般分为寒热两大类。寒则收引拘急,热则红肿壅滞,都可引起疼痛或胀痛,但以寒痛比较多见。而寒痛中又以寒凝气滞或气滞血瘀为多见。

刘渡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方专家,我有机会随刘老诊病数年,看到刘老用经方简洁明快,效起如神,常常感喟其对仲景方证的极深感悟,现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将其用经方的经验做一简介。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共有七味药: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和炙甘草。刘老认为:方中柴胡、黄芩疏利肝胆取小柴胡汤之意,干姜、炙甘草温中健脾取理中汤之意,另有桂枝配干姜加强温中祛寒之功,桂枝配甘草强心取桂枝甘草汤之意,牡蛎配天花粉益阴软坚。原文中有小柴胡去大枣加牡蛎治疗胁下痞坚之说,故本方可治少阳胆热、太阴脾寒。刘老将此方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受损、GPT增高以及乙肝HBsAg阳性,几乎每次门诊都会用到。
     

《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甲乙经》“陷”作“满”。按:“陷”是“满”字之误)。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今本《伤寒杂病论》涉及桂类药物以桂枝最多,但据真柳诚考证这些桂枝皆是宋代林亿等校正医书时所改,原来所使用者是桂、桂肉或桂心,其说甚为精审。宋代之所以兴师动众地作这样大规模的修改,必与汉唐以来桂类药物处方名与本草名不统一有关,这也与苏颂在《本草图经》中将混乱的桂类药物统一为“桂”的行动遥相呼应。严格说来,宋以前医方所用之桂心、桂枝、肉桂,其原植物究竟云何,因本草记载的含混已渺不可知,而宋代开始,因林亿、苏颂对桂类药材的清整,尚有线索可循,故上一标题“本草中的菌桂、牡桂与桂”,内容止于苏颂将诸桂统一,而本标题“医方中的桂枝、肉桂、桂心与官桂”,则主要讨论宋代及其以后的桂类药材。

者/宋柏杉

 

我没讲过什么课,只是一个在基层含辛茹苦,每天面对各种各样未知的病来拼搏的一个基层大夫。没有什么经验,只有一些教训。今天在这里跟各位专家交流一下,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加指正和批评。

 

我今天讲的议题是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探讨。首先来说呢,咱们中医没有帕金森病这个病名。这个病名是由英国的一个医生,他叫詹姆斯·帕金森,这么一个人。因为是音译,我的英文不好。他在1817年,首先对这个病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个病就以他的名字进行了命名,这也符合咱们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命名规律。

转载自:复兴中医网

作者:传承中医

http://www.fuxzy.cn/viewthread.php?tid=2236&extra=page=2

天干和地支


六经
刘力红教授说:“《思考中医》无外乎就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由此可见,为医者对时间应当有足够的重视。现把六经病的欲解时和欲作时罗列如下,以便有兴趣者学习与参考。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
太阳病欲作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
阳明病欲作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
少阳病欲作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
太阴病欲作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

谈谈中医治急症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为西医专治急性病,中医专治慢性病。有人甚至认为中医治病就是搞“调理”。是否真如其说呢?笔者就此略谈两点。

 

中医能否治急症

 

首先,翻阅一下古典医籍的记载,不难发现,古代的名医很会治急症。如《扁鹊传》所载扁鹊治疗虢太子的尸厥就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早的急症案例。又如《伤寒论》所载:大青龙汤所治之外寒内热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陷胸汤所治之大结胸证,“心下痛,按之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白虎汤所治之阳明实热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大承气汤所治之腑实热结证,“潮热,谵语,腹满痛,大便硬”;通脉四逆汤所治之少阴病阴盛格阳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以及乌梅丸所治之蛔厥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