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雜談

作者/刘渡舟

编辑/王超 ⊙ 校对/徐靖婷

 

I导读:今年的经方论坛上,刘渡舟老的学生陈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次刘老的门诊上,来了一位肾炎水肿的患者,刘老问跟诊的四位同学,你说给他开什么方?第一位同学说真武汤,刘老摇摇头;第二位同学说苓桂术甘汤,刘老又摇摇头;第三位同学说五苓散,刘老仍然默不作声。陈明老师是第四位同学,他说,我本来想说真武汤,可是看起来不对,我就不说话。结果刘老说,这个患者有肩背疼痛,用柴胡桂枝汤。小编今天找来了3篇文章,都是谈这个“柴胡桂枝汤”的,其中有两篇都是刘渡舟老的经验,咱们一起学习一下。回复“柴胡桂枝汤”查看全部。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大黄桔梗汤治瘢痕

 

老师有一个治瘢的方子,是从一位草医郎中那里得来的。这位草医郎中水平很高,在当地远近闻名,老师去给他拜了三次年,提了两次酒,他看到老师学医的诚意,传给老师一个民间验方。

 

皮肤创伤及手术后瘢痕,可用桔梗、土大黄各30克煎水,坚持每日涂擦患部。数十日后,瘢痕就会消退,恢复正常皮肤。

 

老师就讲他用这个方的心得。有个医药公司送货的人,他经常给老师送中药,一次与人打架,脸上被对方抓破,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疤。结了疤后,那皮肤就留下一条突出来的瘢痕,治了一周也没治好,就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就给他开了土大黄和桔梗熬水,平时擦脸部,治了一周多,那鼓起的瘢疤,原来高于皮肤的,居然平下去了。瘢痕虽然平下去,可瘢面还有淡淡的色素,老师又给他配了点黑布膏,由五倍子、蜈蚣调和蜂蜜组成,又用了一周,那些淡淡的色素也吸收了。

者/何绍奇

烧伤疤痕

 

王某,女,60余岁,老红军家属。1982年春节,不小心被滚烫的油烫伤左手臂,经当地医院治疗后,遗留疤痕挛缩,疼痛不适。半年后,专程赴京来请我设法治疗。我过去没治过这样的病,只好勉力开出一外治方,让其试用。

 

蛇蜕(炙酥)10克,麝香1.5克,冰片3克,珍珠粉10克,新鲜猪胆汁适量,调敷患处,每天1次。

 

大旨取胆汁能融解疤痕,蛇蜕、珍珠粉吸湿生肌,冰、麝止痛之义。用药后约1月余,挛缩之疤痕居然全部消除,皮肤光滑,不复疼痛。疗效之好,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焉。

 

【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作者/胡希恕

 

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者/韩运琪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居业

 

I从《金匮要略》原文的“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发展为治疗痹证(坐骨神经痛)、眩晕兼胃痛案、头痛,抓的都是该方的主治,即平肝潜阳熄风,温运脾阳化痰,祛风散寒除湿。

 


 

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等十四味药物组成,用于“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功能平肝潜阳熄风,温运脾阳化痰,祛风散寒除湿。寒热温凉熔于一炉,清散补泻集于一方,看似庞杂,实甚精妙。临床对于肝阳化风、脾寒生痰,又受风寒湿侵袭的复杂症情,用之多获效验。爰举数则,供同道参考。

﹝摘自『傷寒雜病論慢慢教』2008/07/12

真武湯可視為苓桂朮甘湯、五苓散的加強版

從感冒的框架下來看,苓桂朮甘湯與五苓散用起來都有極限,要用更強的方,就是真武湯。故真武湯可視為苓桂朮甘湯、五苓散的加強版。

太陽感冒也會遇到真武湯證

感冒發汗後,往往會變成真武湯證,真武湯主治少陰,但以症狀而論,太陽感冒也會遇到。

為什麼不放甘草?

五、六味藥以上的方子,如五苓散、真武湯、烏梅丸等都沒有甘草。為什麼?(《輔行訣》裡的大真武湯也放甘草,故真武湯也不是一定不可以放甘草。)

一、五苓散的經典方證是什麽?


答:五苓散是古代水逆病的專方,經典的通陽利水劑,適用以口渴、吐水、腹瀉、汗出而小便不利為特征的疾病。

此方首見「傷寒雜病論」,其組成為:

豬苓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歸納其經典方證有: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71);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72);

作者/朱丹溪、朱进忠、岳美中

编辑/张亚娟、王超 ⊙ 校对/王珓、党卫阁、麦子

 

导读事情很凑巧,超编辑读了张编辑分享的“上中下痛风方”,大概明白此方是治疗三焦瘀阻的,而且方出名门,来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后偶翻《岳美中医学文集》,发现岳老也专谈了此上中下痛风方,用以治疗“白虎历节风”,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才明白朱进忠老所说的上中下痛痹就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家都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好治,但三位大家都用此方,不由得我们不重视起来啊。

感冒证治

 

这里讨论的感冒,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们的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声音嘶哑、咽干痒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虚脱等全身症状;有的伴有食欲不振、呕恶、便干、腹泻等胃肠症状;小儿有时伴有惊厥。上述临床表现就其全身症状来说悉为表证,其兼症则或为里证,或为半表半里证。

 

整理者/赖继伟

编辑/王超 ⊙ 校对/居业

 

I导读本文是真武汤的简要学习篇,有真武汤方,条文,和刘渡舟、俞长荣等医家的应用医案,便于揣摩学习。

真武汤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 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作者/刘华为

编辑/张亚娟 ⊙ 校对/Dina

金匮方临床医案

 

笔者192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何公旦,为当时名医,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会副主委,誉满江南。本人幼承家学,临床用《金匮要略》方多有良效,现举几案与同道商榷。

 

1、产后呕逆

 

华某,女,31岁,1979年7月10日来诊。产后3个月,哺乳。身热(38.5℃)已7~8天,偶有寒栗状,头昏乏力,心烦恚躁,呕逆不已,但吐不出。察其舌质红、苔薄,脉虚数。治则以益气安胃为主。按《金匮要略》篇有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用安中益气之竹皮大丸。方药组成:淡竹茹9g,生石膏9g,川桂枝5g,白薇6g,生甘草12g,制半夏9g,红枣5枚,2剂。药后热除,寒栗解,烦乱平,呕逆止。惟略头昏,复予调治痊愈。

 

万友生

经方十谈

一、流行性出血热与经方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低血压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我在1985年至1990年间,领导一个科研组,深入疫区,对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方几乎参与本病全程五期治疗。

(一)发热期——柴胡桂枝汤、桂麻各半汤

江西疫区本病多为湿热证,初起表现为湿偏重的太阳与少阳表证:恶寒发热,热势起伏或往来寒热,头痛,腰痛,身痛,无汗或少汗,鼻塞,咳嗽,头昏目眩,心烦,呕恶,纳呆,口苦,面红目赤,渴喜热饮或不多饮,球结膜水肿,咽腭及腋肋可见针尖样红点,脉弦细数,舌红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