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来源:生物360

个健康的细胞总是恪尽职守,一旦离开自己的小世界自身将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而终结生命。然而,对于癌细胞而言,它们喜欢随着体内循环着落在不同的地方,这种向机体全身扩散的现象被称为癌细胞的转移。那么癌细胞为什么能够如此肆意的扩散、生长呢?是什么给予它们如此的“胆量”呢?

12月7日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一种口腔癌细胞能够在小鼠体内随意游走、滋生,并且发现了这种细胞通过吞食脂肪进行它们的“旅程”。那是不是脂肪细胞要为癌症的扩散买单呢?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Benitah和他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发现:①当名为CD36的分子高表达时能帮助癌细胞从它们周围的环境摄取脂肪作为能源;②若用抗体去阻断CD36的表达以及切除它与脂肪酸的交互作用将会完全的抑制癌细胞的转移。此外,其他现有文献资料也表明了CD36的高表达与人类所患的膀胱癌、肺癌、乳房癌和其他癌症的不好的医疗检测指标有关

来源:煎蛋网

年轻自闭症患者大脑的最新扫描结果显示,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非常对称,这样他们大脑运作的方式也有不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对细节敏感,但无法从整体上看待事物。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称,左右半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不同的,但“右脑更感性、左脑更理性”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厘头,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可以将人分为“左脑型”或“右脑型”。不过,左右脑执行的功能是有所区分的。

左脑主要负责处理语言,而右脑主要负责视觉和听觉。另外,相比起右脑,左脑可能会负责处理更多的细节,而右脑主要负责整合细节,使其成为整体。

来源:科学网 / 作者:孙学军

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死亡,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无法降低导致的疾病。II型糖尿病往往是因为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功能不足造成。因为胰岛素受体功能不足,II型糖尿病早起往往为了维持血糖产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这给胰岛素分泌细胞带来很大压力,晚期也会因此导致胰岛素分泌细胞死亡,形成和I型糖尿病类似结局。

来源:来宝网 /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了一种分子机制,在细胞水平上可以帮助保护体内各种体腔和器官的上皮组织。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广泛使用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似乎保留了上皮屏障抵御感染、抵抗炎症和抑制肿瘤的能力。

该团队 -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 - 在“eLife”杂志上报道了这一发现。

研究涉及上皮细胞,人体四种主要组织类型之一其他是连接,肌肉和神经组织的细胞。上皮排列着各种腔和器官并覆盖平面。

有一个几乎所有单元称为极性的共同特征 - 内部组件和形状的不对称组织。

来源:新浪医药

政府或者支付部门对于制药公司的“高药价”一直是给予高度关注。而这种压力可能会因为一项关于抗癌药上市后的真实临床获益研究而更加沉重。一项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表明:基于前期临床数据快速获得批准的药物(该论文所涉及药物)并没有延长患者生命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PS:在2015年的研究“Cancer drugs approved on the basis of a surrogate end point and subsequent overall survival : an analysis of 5 years of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als—JAMA Intern Med.2015;175(12):1992-1994”中,已经证明被引的18个药物没有延长患者生存期。】

来源:科技部

乌克兰哈尔科夫低温物理研究所、哈尔科夫理工学院、青少年健康研究所联合研发出确定癌症病原体存在的新方法。

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胃溃疡和癌症的主要原因是一种类型的细菌。当这种有毒菌株种群变得足够大时,就会导致胃溃疡和癌症。通过检测有害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就可计算胃溃疡或胃癌出现的概率。哈尔科夫联合研究团队研发出实时检测幽门螺杆菌致癌菌株存在的便携设备,并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确定癌症病原体存在的新方法。

来源:深科技

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逐渐认同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他《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阐述了自然选择的主要机制,即能够更好地适应特定环境的性状将从一代传递到另一代,从而使得这种性状能够实现在物种群体内的增殖。

遗传学领域的进步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新达尔文进化论,或者称之为现代进化合成(MES)。在这个理论中,基因成为了进化过程之中的主要机制。

即使现在,科学家也一直试图在达尔文所建立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在皇家学会举办的一个被称为“进化生物学的新趋势”的会议上,在有关“扩展进化合成”这一新理论的一系列演讲中,科学家们阐述了他们的主要假设之一:基因发生改变之前,就可以出现表型适应或适应性特征。

来源:科技日报

5日,记者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悉,中美联合课题组在黑磷生物医学新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发现黑磷纳米薄片可实现肿瘤的光热治疗、化疗和生物响应的三重协同治疗,多模式精准治疗癌症,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在国际顶尖刊物《先进材料》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该课题由清华大学副教授梅林、深圳大学教授张晗以及哈佛大学教授施进军、博士陶伟等专家组成。梅林说,该团队采用优化的液态剥离法,首次将黑磷二维纳米薄片应用于诊断治疗制剂载体的制备以及功能化修饰,研发了一种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的“黑磷纳米片载体系统”。黑磷纳米薄片被肿瘤细胞摄取后主要通过“巨胞饮→晚期内吞体→溶酶体”和“陷窝蛋白介导的摄取通路”进行细胞内活动,二维黑磷纳米薄片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化疗药物分子的大量吸附奠定基础,提高载药能力。

来源:科技部

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新的生物分析方法,利用激光光谱信号测量液体中纳米及微米级粒子的尺寸。借助于此,研究成果可用于医学研究的液体样品分析、环境监控和液体的技术检测等领域。新方法相比于目前实际应用的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新方法对液体中微粒尺寸的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高,液体中粒子组份的精度可提高20-60%。此前,激光光谱技术由于仅能测量液体中具有相同尺寸的粒子而使该技术的应用大大受限,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突破了这种限制。

在对激光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的研究中,基于苏联数学和物理学家安德烈·吉洪诺夫的研究成果——吉洪诺夫正则法, 该校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并最终找到了快速计算非线性系统的新方法,使得对粒子尺寸的计算速度大幅提高。即便是在多种组份粒子共存的液体中,该方法也能保障计算的精度足够准确。目前该生物分析方法已获得相关专利,研究团队将尽快将其引入实际应用。

来源:新华社

中国科学家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具有潜在革命性意义的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能激活机体的全部免疫原性,但却无法在健康细胞中复制。

在这项研究中,北京大学周德敏与张礼和等人对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微调,获得了活病毒疫苗。除流感病毒外,这种方法还可能用于研制针对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致命性疾病的疫苗甚至治疗性药物。

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来源:环球科学

研究者从所有病毒的共同之处出发,找到了对任何病毒都有效且不怕它们变异的药物。 

众所周知,致病性的病毒非常难以对付,例如,两年前在非洲爆发疫情的埃博拉(Ebola)病毒以及最近流行的寨卡(Zika)病毒。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病毒的个头儿非常小,比人类细胞的平均直径小一百倍。虽然它们并不能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但它们却可以浸入你的身体,挟持细胞成为它们的复制加工厂。

病毒一旦入侵,它便将自身的DNA拼接到宿主细胞的

来源:界面

推出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BGISEQ-500之后,2016115日,在第十一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1)上,华大基因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台式测序系统BGISEQ-50

据悉,BGISEQ50将会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同类型基因测序仪价格上最具竞争力的一款。该系统将于今年1225日开始接受预定,并计划于2017214日实现交付。

华大基因执行副总裁、华大智造执行总裁牟峰表示:BGISEQ-50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具备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测序技术和能力,将加速推动以基因科技为支撑的生命数字化建设。与此同时,华大基因将提供开放性平台,期待多方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基因科技的更多应用平台。”